我们常常能听到过各路学神的传说,比如仅仅花几个月时间就解决了百年来的难题;比如总是有着天才的创意,改善了别人的工作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攻破某某国家的安全系统……而今天,我们也采访了一位两次获得徐奖的学神——魏德骄校友。而这位学神的经历,也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天才的认知。
在1990年那个对于我们来说略显遥远的年代,校友就有了许多优秀的成就。他获得了北理很多年都没得过了的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物理力学一等奖,化工系的他通过自学在工作中学会了电梯控制的程序项目,学会了编程,也曾很多次实现用算法解决问题,做出数学模型。本科毕业设计项目时,更是利用几个月时间解决了别的大学研究生几年都没解决的项目。那么厉害的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是因为真的很聪明吗?
当我们这样问起过去的经历时,校友是这样说的:“自己之前没学过软件,汇编都看不太懂,一行一行机器码慢慢看着学起来,一礼拜天天都在看,没睡觉,看到最后都想吐。压力很大,但是最后长进也特别大,到后面自己做工作已经不需要高级语言,底层语言就能写。后来91年毕业设计时去了计量研究院,每天都很辛苦,做到特别晚。”由此可见,别人看似简单的成就,貌似智商高就能搞定一切,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也是别人很辛苦很辛苦一点点做到的。校友又说,自己并不是智商高,而是很勤奋,很刻苦,像当初数学竞赛,他每道题都做过,反反复复看过,总结过,他什么都见过,所以就不怕了。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实事求是,只要静下心来去做自然就能做好。
那么校友一直以来前行的动力是什么呢?不会觉得很辛苦很累吗?
校友说,因为很有成就感,当做出一件很厉害的产品时,别人会尊重自己,这样的成就感其实比金钱更重要。学工程,给别人解决问题,得到别人的认可很关键,内心有很大的满足感。
然而,能获得这样的成果,也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和培养,校友也和我们说到了当时他的班主任和研究生时的导师。班主任魏老师人特别好,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在大学刚入学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也不认识什么人的时候,魏老师在生活学习上对他的帮助特别大。班主任管的尤其严,甚至连校门都不允许出,在一次别人组织出去玩的时候把他们都抓了回来,在学生们安全方面考虑很多。研究生时的导师,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北理化工材料的院长黄友之老先生,人品也十分令人敬佩。有次去泸州,院长年纪大了快退休了,还是自己扛很沉的硫酸,做什么事亲历亲为,先自己去做,而不是指使别人。还有无论做项目做到多晚,第二天准时七点起。其中,对校友影响特别大的是,老先生无论做什么事,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尽全力,做到完美,不能差不多应付,水平层次做不到没办法,但是个人主观层次上一定要好好努力。
那么,在时隔校友入学将近三十年的今天,校友又有什么特别的对学弟学妹们的意见呢?校友说,数学物理很有用,如果将来要做科学研究工程研究,数学物理无处不在,很多现实问题都可以用学的知识简化。要重视学习,作为大学生要踏踏实实学习知识,不能仅仅凭长得好看或者家里有钱就不努力学习知识。无论是为自己,为公司,为国家,只有学好知识才能回报社会,为学校争光。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我们谈到了校友的心中的北理工精神——踏踏实实,努力刻苦,一步一个脚印。北理工人是每个地方的重要岗位,是不可缺少的一颗螺钉,正因为有北理工人这样稳定的存在,每个公司才持续发展地更好。所以我们也要踏踏实实,砥砺前行,为祖国更好地建设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