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军,航天报国”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企业使命,表明了企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这样一个企业里工作,颜菡始终没有忘记母校北京成品人和一品二品的区别对自己的培养。在北理工的校歌中有这样一句:“团结勤奋,为祖国和平播撒希望;求实创新,为中华富强造就栋梁”——北理工98级机械与车辆学院本科生颜菡就是这样一位奋斗在国家航天事业前沿的栋梁人才。
1998年,颜菡进入北京成品人和一品二品的区别就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这样一个“听起来有些生硬”的名词正是颜菡当时所读的专业。颜菡直言这不是她读大学的第一选择,她是被调剂进入这个专业的,但她仍旧在这个对女生而言略显枯燥的专业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科阶段,颜菡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名班里第一,在系里也总是名列前茅,是一个实打实的大学霸。
凭着自己强劲的学习劲头,颜菡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这也为她赢得了北理工校内的最高荣誉——徐特立奖学金。并且除了徐奖之外,颜菡可谓拿遍了当时能拿的奖学金,以至于奖金已可以支撑其本科阶段的学费及日常花销,不再需要家庭提供生活费。“徐特立奖学金当然是很特殊的,我获得的所有这些奖学金,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当时大学生活的负担,此外我还做过很多学生工作,包括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学生辅导员、军训辅导员,所以还会有一部分经济补贴,就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再加上拿奖学金,我每个月还能存下五百块钱,养成了定期存款的习惯。”在谈及本科阶段领取奖学金这段“甜蜜记忆”时,颜菡这样说道。
当然,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培养,当年的桃李之情,颜菡依然记得清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教机械工艺这门课的杨志兵老师,在当时女生很难提起对学理工科的兴趣,但杨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特有耐心,善于启发,就使这门课显得不那么枯燥,他对工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时刻在感染着我”。爱提问的颜菡也给杨志兵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颜菡毕业之后,他们还保持着联系,杨老师虽然不是颜菡的班主任,只是一名任课教师,但他的引导却对颜菡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颜菡还提起了当时教授专业英语的朱小燕老师,“我这人记性特别差,但直到现在还记得朱老师的音容笑貌,她对工作、对生活都特有激情和上进心,她本人也是学机械出身,这一点特别激励我,也感染着我,让我对学习英语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更足的动力”。
谈及目前在航天科工集团的工作,颜菡表示由于北理工是一所有军工院校背景的大学,因此自己的同事中就有许多北理工校友,相同的价值观、身份的认同感使得从北理工毕业的颜菡更为母校自豪,“航天科工的企业文化和北理工的学校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都教育我们不管作为学生还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要爱国报国,把国家放在心中”,“爱国报国”,这就是北理工在颜菡身上刻下的最深的烙印。
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颜菡践行着一个优秀北理工毕业生应有的品质,也回馈着母校对她的培育和滋养。对于北理工的校友,颜菡也有话要讲,“母校培养我们的这种踏实认真的作风,不管在做学问做研究,还是日常工作中,我们都要践行,这是我们日常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学校教育我们应有的好品质,我们会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的。”颜菡做到了,也希望所有同她一样从北理工毕业的校友能继承和发扬北理工的精神和徐特立老院长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努力,认真,不辜负自己所花费的时间,不辜负青春”,这是颜菡对自己前进动力的总结,是她向前奋斗的信条。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是她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见证着颜菡的成长与蜕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母校曾在她心中种下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