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6

【程兴旺】与北理一同前行

  1993年本科入学,1997年开始读研究生,硕博连读,2003年博士毕业后又读了博士后,2005年出站后留在学校做了一名老师。二十多年间,他是北理工的学生,是北理工的老师,更是北理工前行发展的见证人!

 

执着求学,醉心科研

 

  程兴旺当时班级中一共有二十九名同学,大部分同学本科毕业后就找了工作,选择读硕士的只有四个人,而硕士毕业只有他一个人继续读了博士及博士后,那时候读博士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个学院可能只有三五个人。关于学历的问题程兴旺说自己当时并没有想的特别复杂,首先是有继续读下去的机会,然后更多的是想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及能力的锻炼上,再深入的提高一下,因为博士后相对于参加工作来说,更能够专心做科研,可以更好的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方向上。

 

  对科研的这种执着精神程兴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自己导师的影响,从本科毕业论文到后来参加工作,王富耻老师在科研方面对程兴旺的指导很多,其中令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导师对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的执着。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比较艰苦,但是以王老师为代表的老先生们都有着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的决心和令人钦佩的韧劲。他们所选择的科研方向即使很难,甚至五年十年都并不一定能做出什么大的进展,但是只要认定了这种工作的方向,或者认定了将来国家需要这种领域,那么他们就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努力,这种专心于科研的精神带给了程兴旺非常深远的影响。

 

深入浅出,与时俱进

 

  除了王老师,另一位讲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老师也给程兴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门课程会涉及很多的公式和模型,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门专业课,但是杨道明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能深入浅出把他自己对这个东西的理解转化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东西。所以程兴旺现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尽量去把课程的知识分解,避免照本宣科的理论叙述,而是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用年轻人喜欢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

 

  在课程开始前和中间休息的时候,程兴旺都会去和学生们充分的交流课程内容,听取大家的意见,他希望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学生,提高师生间的契合度。最近上课的时候,程兴旺就会和学生们聊起《创造101》,虽然最初的时候有的人排名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自己额外的努力付出,那些正常训练之外留下的汗水都会让你一步一步地接近理想。“你们有谁像她们一样刻苦努力,有谁每天除了上课之外,会再拿出八个小时去温习功课,或者去学别的?”程兴旺经常这样问自己的学生们,因为他认为无论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小看这种努力的结果。

 

延安根,军工魂

 

  二十多年间,程兴旺见证了学校的许多变化。1993年入学时,他就读于机械工程系,当时的专业是七一专业,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到了1996年,机械工程系改名为自动化学院,专业也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这些年随着时代的演变、学生的改变,学校的定位、教学的方法和理念、实践的手段都在不断改变着,从科研的角度来说在科研工作的范围,以及为国家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老师从思想、方法上,也一定都会随之变化,这也是程兴旺很注重自己的授课方法,与时俱进讲授知识的原因。

 

  尽管很多外在的形式改变了,但是程兴旺认为北理工人实事求是的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直都没有改变。那时候大家不是用名称,而是用代号表示自己的专业,这些都说明北理工是为国家服务的,它教育出的学生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岗位,也都是热爱国家,会对社会去尽责的,这是北理工的立校之本,也是程兴旺一直追求的一种精神。

 

  北理工一直传承下来的还有对科研或者工作的责任心,以及能吃苦的精神。在实验室做研究的时候,程兴旺很自信地说自己基本上每天都是最早到,但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周末大部分时间也会来学校加班。除了爱国的情怀,北理工对程兴旺改变最多的就是对事情负责,刻苦努力付出这种兢兢业业的研学态度。

 

  作为一名在科研方面专心工作二十余载的教师,程兴旺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北理人们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的同时,也能把这种良好的人文素养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