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6

【吕乃静】只要努力,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理工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是我们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是我们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们的学风,这些共同组成了北理工的精神和文化。”这是一位我们北理机械工程专业的学霸——吕乃静在接受采访时,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

 

  吕乃静,2011年入学,2012年在读大二的她,就获得了北理最高荣誉奖-徐特立奖。在大二时,吕乃静还在良乡校区,属于基础教育学院。当被问及获得徐奖的原因时,吕乃静坦言主要还是因为学习成绩好,当时她的学习成绩是专业第一,大一63%的课程都考了90分以上。

 

学习为主,实践为辅

 

  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吕乃静也比较热衷于参加科技竞赛,假期回家的时间都很短。大一暑假参加了第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暑假培训了很长时间,当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后来觉得不尽兴,大二暑假又参加了一次。比赛完她还和同学还成立了一个社团-BIT三维成图空间,教学弟学妹们绘图并组织他们参加比赛。现在这个社团在良乡发展得很好,作为创始人,她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时间转眼进入大三,吕乃静依然热衷于参加各种大赛,大三的时候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也是平时下课和假期一直在弄,最后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除了参加各种比赛,吕乃静在大学期间也一直担任班级的团支书,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各种活动,班级和她自己也都获得过一些荣誉,比如优秀班集体、优秀团干部。对于志愿活动,她说道:“大学的时候我还挺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的,包括北京房山国际长走节、北京房山冬季长跑、国际园林博览会等都担任了志愿者,整天给自己找事情做,闲不下来,觉得有趣而又充实。”吕乃静回忆道,当时她们班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同学们间相处的也很融洽,吕乃静觉得那段时光是最开心,最无忧无虑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徐特立奖学金不是吕乃静得到的第一个奖学金,她之前也获得过别的奖学金,奖金被她用于平时的生活费和学费。当被问及获得徐奖的感受时,吕乃静说道,她很感谢国家和那些提供奖学金的公司,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从大二开始,她基本上没再跟家里要过钱,一方面是自己平时的花销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奖学金贴补。吕乃静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太好,徐特立奖学金作为北理奖励金额最多的奖学金,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能让他们感到骄傲,并且也是对自己努力学习、工作的肯定,让自己特别有成就感。这样一位怀着感恩之心,孝顺、积极、上进的青年学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是一缕清风,纯粹而美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当被问及学习期间的老师时,吕乃静说道,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培养,对她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光电学院的张忠廉老师,他是吕乃静参加机械赛时的指导老师。这位老师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早就退休了,但仍然割舍不下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热爱,创建了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比赛。她觉得这位老师特别敬业,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坚持每天晚上11点多才回家,对学生也特别好,给予了她们很大的帮助。吕乃静说道,大学让她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诚实守信,有责任感,有目标,有理想,积极努力,不怕吃苦的人。

 

  同时,吕乃静也说道,自己现在在读博,以后很大可能也会继续科研工作,自己会一直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创新,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徐特立老院长的精神。